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電 (記者 蔣濤)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12日在京閉幕,全會公報稱,中央提出設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,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。分析指,設立專門機構統籌改革凸顯出中共改革決心和力度空前,而完善國家安全體制,設立掌管“大安全”的國家安全委員會,則為改革保駕護航。
  公報顯示,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,負責改革的“總體設計、統籌協調、整體推進、督促落實”。觀察人士指出,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,需要具有權威性、全局性和戰略性的機構來統籌,對改革議題進行設定,對改革進程做出安排。
  “這意味著改革頂層設計層面的重大突破”,國家行政學院社會管理學部副主任馬慶鈺認為,全面深化改革面臨很大壓力和挑戰,每往前走一步都是啃“硬骨頭”,領導小組意在全面統籌,突破利益藩籬,將主導改革機構的層級由部委上升到國家。
  中央黨校報刊社社長謝春濤亦指出,這輪改革範圍之廣、力度之大均是空前。此前統籌各方面的改革任務主要由國家發改委承擔,作為國務院一個職能機構,它在制定發展戰略、進行宏觀管理上雖作用重大,但由於改革的複雜性和緊迫性,以及加強各項改革統籌協調的必要性,國家發改委在一些方面受到局限。
  謝春濤認為,相對而言,領導小組的成立更具權威性,能夠保證改革的設計、協調、推進和監督每一個環節的落實,確保改革的系統性、整體性和協同性。
  “但長期形成的體制弊端,並非一個改革領導小組就能輕易破除。”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用改革“總牽頭人”形容該小組。但他同時提出,領導小組只能提出宏觀設計和措施,要取得改革實效,還須全社會協同推進,形成合力。
  值得註意的是,全會設置機構統籌改革的同時,亦提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,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,確保國家安全。有輿論將其視為中國應對改革等領域潛在風險的重要佈局。
  “委員會成立能夠更加有效整合各部門力量,更有力進行協調,有利於國家安全工作的整體規劃,集中力量,協調行動。”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認為,伴隨世界形勢變化和中國國際地位提高,中國面臨的外部情報活動形式更加多樣,渠道更為隱秘。同時,恐怖主義、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“三股勢力”活動頻繁,對無辜平民攻擊的手段日趨殘忍。因此,國家安全問題更加複雜,形勢更加嚴峻,需多部門協作,在原有國家安全機制上建立新的應對機制。
  中央黨校亞太研究中心秘書長趙磊認為,設立委員會的意圖包括:劃定國家安全紅線,透明宣示中國國家核心利益;統籌協調各方力量,積極維護國家安全,推進相關政策出台;整合頂尖思想庫資源,提高國家重大安全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等。此外,他認為,委員會將在國家安全應急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  同時有媒體認為,在公報相關該段落中,出現“創新社會治理”、“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,健全公共安全體系”等內容,其國內治理的用意明顯。
  “安全委員會一方面體現中國特點,同時也是效仿國際經驗,應該是‘內外兼修’”,趙磊分析認為,從公報內容來看,委員會總體統籌國家安全,因此聚焦點將同時包括國內外安全問題,或將根據需要涵蓋國防、外交、財政、能源、網絡等方面負責人,統合資源,搭建“大安全”平臺。
  他預計,常態化方面,委員會將提供安全方面的政策建議,進行決策會商。在國家安全應急反應中,委員會則會第一時間協調各方力量處置應對。
  “在涉及國家安全的決策中,委員會的設立將使各方觀點更為集中,使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研討更為充分。”曲星說。(完)  (原標題:專家談三中全會新意:設機構統籌改革 完善安全體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d31jdgp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